
冷燕飘零
陈玉燕十三岁时,父病逝,母为还债改嫁,燕则寄居王婶家.王婶的儿子志雄与燕青梅竹马,可算是燕最快乐的日子,可惜雄举家搬走,燕无奈搬往母处.燕拒后父逼婚,离家出走.后为筹钱医母,嫁予垂死富家子,入门即守寡,结果被视作不祥人而遭驱逐.燕重遇童年好友王志雄,二人结合并生一子国华.雄不幸因工丧命,燕独力抚养儿子.华病重,燕惟有当舞女赚钱.华中学毕业,获奖学金出国留学,却苦无旅费,燕不惜卖肉以遂华愿.华学成归来,与同学欧美玲订婚,玲父得知燕底细,执意反对婚事.燕谎称华非亲子,然后寻死而去.华感动,决寻回母亲,玲亦说服父亲回心转意.燕在众人劝说下终放弃寻死,与家人团圆.

红霞
上世纪50年代,在苏联的援助之下,北京东郊代号为78、774和738的工厂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基地,怀着建设新中国电子工业的热情,各地的年轻人尽全力争取到工厂工作,结婚生子,定居在酒仙桥。这直接导致了住房短缺。工厂为解决工人住房问题,参照苏联“赫鲁晓夫”式社区楼房模式,建造了工人生活社区,在公有制经济体制下,工厂福利优越,工人业余生活异常丰富,于是催生了如红霞影剧院、红霞舞厅等重要精神娱乐场所的出现。随着八十年代市场经济的洪潮,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没落,酒仙桥社区最终难逃拆迁重建的命运。曹斐通过采访居住在酒桥社区前738厂、774厂的退休职工、红霞影剧院经理,工人后代,以及关注本地区变迁的城市史学家,建筑师,摄影师等人,重建这个消失社区的口述史。